您现在的位置:

再造辉煌待后生——龙岩连城县姑田农民诗社的昔日今朝
 

民间诗歌  加入时间:2011-10-9 16:44:26  闽西日报  点击:
    连城县姑田镇有个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民诗社,农民诗友的创作活动曾引起过包括中央电视台、农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。不过,这些年来媒体对他们的关注似乎少见了,诗社如今情况如何呢?

    6日上午,记者来到姑田镇,在205国道边的新街一幢三层小楼,找到了农民诗社创办元老之一的江冠英,得知诗社几年前已经改名为“连城紫阳诗联书画学会”了。见记者露出不解神色,老江并不直接解答记者的疑惑,而是带记者来到镇文化馆。这里的墙上,挂着近30幅纪念建党90周年和欢庆国庆的诗书画作品,这些作品风格迥异,有的精练老道,有的稍显幼嫩。老江介绍说:“这些作品中,三分之二是中青年人的,其中几幅还是在校中小学生的呢。”

    姑田农民诗社是1985年冬成立的,当时有诗友8人,年纪最大的67岁,最轻38岁,推选独臂渔人华钦进为首任会长。诗社利用中堡街头一堵墙作为阵地,在春节、中秋等传统节日,用当地宣纸出墙头诗刊,刊登诗友作品。诗社成立的首期诗刊上,刊出了诗社的《发刊词》:农民诗社发刊词,村野农夫学写诗,文化不高典故少,期望各界大支持。诗社后来陆续又发展几位诗友,大家利用墟日赶集机会,交流诗作墨趣。

    由于诗社大多是农民,他们对家乡的风俗民情有很深的了解,群众语言十分丰富,用诗词联赋形式记录的乡土风情,以及配合计生等中心工作和鞭笞社会不正之风的作品,乡土气息浓郁,形象通俗易记,因而很受群众喜欢。诗社一时声名鹊起,引起了媒体关注,1988年4月24日,《福建日报》刊登《姑田农民诗社记事》一文后,农民日报、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、省市媒体陆续报道过农民诗社。

    在江冠英家,记者看到他珍藏的一大摞奖状,这是他自加入诗社以来参加全国各类比赛的获奖证书。他介绍说,农民诗社不但出墙头诗刊,诗友们还积极向全国各类报刊投稿参赛,在全国百余种报刊图书中发表了上千首(幅)作品,每年都有作品获各类大奖。诗社还编辑出版《姑田农民诗集》四集,华钦进和江冠英还出版了个人诗词专集《渔人野咏》和《高山流水集》。

    “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”随着岁月的流逝,当初创办诗社的诗友,如今包括首任会长在内的四人已经作古,当时年纪最轻的江冠英,现也早逾花甲了。老江不无感慨地说,随着经济的发展,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,农民的概念也逐步改变,诗社不能囿于过去的圈子,要吸收更多爱好人士,尤其要重视培养后生人。出于这些考虑,2006年9月,“姑田农民诗社”更名“连城紫阳诗联书画学会”,紫阳是姑田西山最早的一所书院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意思希望学会诗书气息更浓厚些。如今参会的人不仅有农民、退休老同志、企业家,还有不少中小学老师和学生,会员已达40多人了。

    “后浪推前流滚滚,新苗栽后叶葱葱。”这是江冠英的一句诗作。学会秘书长蒋大生介绍说,这些年我们每次举办活动,都重视收集年轻人作品,老江还数次到一些学校讲课,向师生介绍诗联创作经验。姑田下堡小学巫克顺老师2009年还组织了一个格律诗爱好小组“馨风文学社”,吸引不少学生参加,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已崭露头角。在江冠英家,记者看到这个学校编印的师生《格律诗集》,一些作品的水平还真不简单呢。

    至此,记者悟出了江冠英带我们参观镇文化馆的含义了——再造辉煌待后生!





 发表,查看评论() 打印本页 搜索相关信息

 
 
 

About 366208.cn - 本站地图 - 联系我们 - 友情链接 - 合作伙伴 - 客户服务

 
 
本网站由连城县姑田门户网维护 Email:master@366208.cn

版权所有:姑田门户网 地址:连城县姑田门口洋路 邮编:366208 闽ICP备08011212号